小妹300联系电话-附近约一泡50元,51茶楼最新版本,500元快餐4小时不限次数

搜索 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理论研究 > 研究成果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时间:2022-12-20 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袁青垂

党的二十大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我们要按照《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宣讲语言生活化。习近平总书记常常用老百姓耳熟能详的俗语,如扣扣子、钉钉子、穿鞋子、撸袖子等作比喻、讲故事,将深刻的道理阐释清楚,让群众坐得下、听得进、弄得懂、记得牢。在基层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也要注意发挥好语言的艺术。一是注意接地气。要会拉家常,讲本地话、大白话、贴心话、实在话,做到宣讲话语“沾着泥土、带着露珠、接着地气”。运用生动风趣、百姓爱听的语言来开展宣讲,把深奥的理论通俗化、抽象的观点具体化、高深的道理浅显化。二是善于讲故事。多举富有启发性的鲜活例子,讲身边人、说身边事,积极引导受众进行深入思考,使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更加通俗化、具象化。三是多用动感词。在宣讲中要多用有动作感的词,有动作感的句子,有动作感的段落,有动作感的篇章,借助适当的形体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能更好地接地气、聚人气、有生气。

宣讲形式多样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传播好马克思主义,不能照本宣科、寻章摘句,要大众化、通俗化。”要结合地方特色,使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讲。根据宣讲对象的不同需求,使用视频、音频、动画、对联、地方戏片段等多种艺术手段,进一步烘托诠释宣讲的主题,达到循循善诱、引人入胜的效果。一是改变传播方式。从宣讲者讲、基层群众听的单向传输方式转变为讲授、讨论、交流相结合的互动式宣讲方式,形成现场熏陶式、典型示范式、体验式、答疑式等多种宣讲模式。二是紧密联系实际。确保宣讲内容的针对性、鲜活性和实效性。以小角度作为切入口,从身边人和身边事入手,特别是注重搜集与梳理基层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做到既讲清楚是什么、又讲清楚为什么,既讲清楚怎么看、又讲清楚怎么办。三是善打组合拳。根据听众特点、听众需求以及客观环境等,将多种宣讲方式组合起来。例如针对农村群众将微宣讲和文艺宣讲组合起来,以通俗易懂的文艺形式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让农村群众乐于接受。

传播手段时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痹诨阕龊玫车亩缶裥?,要与时代同频共振,不断创新传播手段。一是借助网络、智能手机等新兴媒体助力宣讲,利用有关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平台形成立体化信息,及时发布理论资讯、理论视频、党课教案等宣讲内容,打造“微信微讲堂”“手机微课堂”,用小而活的短言论、微视频“推送”理论知识,解读社会热点,不断扩大新媒体宣传覆盖面,实现理论宣讲与受众对象“零距离”“无缝隙”。二是综合利用传统载体与现代载体等各种平台。针对不同受众采取不同的宣讲方式,比如老年人不熟悉新兴科学技术和传播媒介,要以面对面宣讲为主;青少年更熟悉网络平台,要用青少年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宣讲普及;对于流动人群以及地处偏僻、山高路远且居住分散的山区群众,则可以借助手机短信、党课QQ群、微信传送、PPT课件、LED显示屏宣传等应用载体,深化网络媒体宣传力度,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传播矩阵。

宣讲内容精品化?;闳褐谄绞弊⒅厣?,工学矛盾比较突出,加上所受教育有限,理论水平不高,所以对党的理论政策的接受和理解会有一个过程,搞好基层宣讲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基层特别是在广大农村进行宣讲,应尽量避免“长篇大论”,要呈现短小精悍的“艺术品”;要在“微”字上多想办法,多做文章。一是采用“微视频”“微党课”等形式,“化整为零”,小载体讲大道理、小角度阐释大观点、小事例回答大问题,聚沙成塔,积少成多。二是充分开展分众化、对象化、互动化宣讲。利用各种会议开展政策宣传、经验介绍、讨论交流等活动;并主动深入农户家中,利用田间地头、家里户外、山上树下展开宣讲,与群众面对面交谈、零距离讲解。三是让基层群众走上讲坛,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里以亲身经历和真切感受谈经验、谈体会,在宽松的氛围中平等交流自己的相关见解,充分激发大家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作者系宣城市委讲师团团长)

责任编辑:张绪梅 高林

执行编辑:柏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