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妹300联系电话-附近约一泡50元,51茶楼最新版本,500元快餐4小时不限次数

搜索 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专题聚焦 > 专题聚焦-文章

央媒看安徽|《中国绿色时报》头版点赞安徽:呵护湿地,擦亮金字名片

时间:2024-03-01 来源:“学习强国”安徽学习平台 作者:章崇志 陈瑶

“巢湖是安徽人民的宝贝,是合肥最美丽动人的地方。一定要把巢湖治理好,把生态湿地?;ず茫贸埠晌戏首詈玫拿??!卑不帐±渭窍敖阶苁榧侵鐾校乇;ば薷垂ぷ髂扇肓殖ぶ?、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内容,以实施巢湖生态?;び胄薷垂こ涛黄瓶?,坚持不懈推进全省湿地?;ば薷垂こ蹋咽卮蛟斐晌不盏慕鹱置?。

截至目前,全省建有国家重要湿地(国际重要湿地)1处、省级重要湿地59处、省级以上湿地公园57处,初步建成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类型多样、功能齐全的湿地保护网络体系,湿地?;ぢ蚀?1.8%。

健全机制 压实职责

走进无为市竹丝湖湿地公园,湖滩上草木茂盛,鸟群不时掠过湖面,甚至还能看见鱼儿在水面跳跃。

“在各级林长的统筹协调下,我们配备了15名巡护员。他们的职责除了清理湖面垃圾,还有保护湿地资源、救助野生动物?!蔽尬信2赫蛄忠嫡菊境ふ盼冉樯堋?/span>

竹丝湖动植物资源丰富,有鸟类、鱼类、爬行类动物100余种。近年来,牛埠镇以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为契机,全面推进自然?;さ靥逑到ㄉ?,创新推进“林长+湿地”管理模式,聘请巡护员全天候巡护。

湿地?;な且桓鱿低彻こ獭0不帐×忠稻质毓芾泶ΥΤぶ苄〈航樯?,安徽建立了由省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召集人,省政府分管副秘书长、省林业局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副召集人,14家省直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安徽省湿地?;すぷ髁嵋橹贫龋辛忧苛耸乇;すぷ髯橹斓己托髋浜?。

同时,安徽充分发挥林长制制度优势,将湿地?;ば薷刺逯苹拼葱履扇肓殖ぶ聘母锸痉断刃星ㄉ枘谌?,将湿地面积、湿地保护率、湿地名录发布等主要指标纳入林长制、河(湖)长制考核体系,不断压实工作职责。

加大投入 强化管养

位于滁州市来安县的池杉湖国家湿地公园是个“网红”打卡点。这里有华东地区面积最大的“水上森林”,栖息着近百种数以十万计的鸟儿和珍稀物种。

为?;ず徒ㄉ韬贸厣己毓埃菔邢群笸蹲?280万元、申报国家项目资金5000万元,实施清淤治污、涵养水源、固坝防洪、临湖地带综合整治等生态修复项目,实现退渔还湿、还绿于民。

近年来,滁州市不断探索可持续发展新模式,以政府的有限投入,引入市场的无限资本,变生态资源“被动?;?,一保到底”为“既生态保护,又科学利用”。

韩汇山便是慕名而来的企业代表之一,“我第一次见到池杉林的时候,感觉很震撼?!钡笔贝邮戮评嗝骋椎暮闵降桨不兆鍪谐〉餮?,在当地人的带领下走访了这片林子。后经过多方协调,他签下了为期30年的承包合同,正式接手这片湿地。

滁州市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相关企业累计投入3亿余元,搬迁安置湿地周边居民近200户,退渔还湿200余亩,补种池杉树2万余棵,布设边界护栏3500米,修筑了一条长约2000米、宽50米,环绕保育区外围的“护城河”。

在“政府主导+企业运营”的模式下,池杉湖湿地公园举办了国际观鸟节、荷花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年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超过1000万元。

绿色颜值 金色价值

安徽省积极探索湿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湿地保护修复,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湿地利用模式。

“我们生产的‘三汊河’生态稻米在蚌埠地区口碑非常好,受种植面积限制,目前年产量仅约2.5万公斤,供不应求?!比夂庸沂毓肮芾泶χ魅我ソ樯?,目前公园已注册商标八大类57个小项,“三汊河”有机稻米、藕鳖种养、原生态蔬菜等产品远近闻名。

三汊河国家湿地公园所在的蚌埠市,依托湿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研学等产业,举办赏荷、采摘、经贸交流、产品展销推介等系列活动,累计接纳游客150万余人次,有效带动了生态农业发展。

东草湖省级湿地公园位于芜湖市湾沚区花桥镇,芜湖市创新“湿地+”模式,在公园合理利用区内建成宣教馆、鳄鱼湖青少年科普基地、福源地苗木基地,日均接待游客超200人次。同时,依托湿地公园建设星级农家乐9家,年吸引游客20余万人次。

“在这里工作离家近,每个月还有3000~4000元的稳定收入,我很满意?!被ㄇ耪虼迕裾怨鹣憬约曳课葑飧损韧逡沾垂哺幌绱逑钅?。这个项目是芜湖市湿地惠民的又一成功举措,共吸纳当地村民近200人就业,人均月收入3000余元。

责任编辑:李  悦

执行编辑:柏  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