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收藏
淮北:走深 走心 走实 推动基层理论宣讲出新出彩
时间:2024-07-10 来源:淮北市委讲师团 作者:胡飞
近年来,淮北市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一首要政治任务,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主线,从宣讲工作机制、队伍、内容、形式等方面着手,守正创新、提质增效,努力让广大基层群众坐得下、听得进、弄得懂、记得牢,持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落地生根又开花。
一、完善机制,推动宣讲工作有“智”又有“策”
市委宣传部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开展理论宣讲
坚持集体备课制度。提高政治站位,把握“国之大者”,每次主题宣讲活动前,组织宣讲团成员集体学习备课,吃透宣讲主题的基本内容、深刻内涵,切实掌握“源”和“流”问题,做到务求精准,杜绝荒腔走板,确保宣讲不走偏、不逾矩、不变味。完善学习培训机制。通过举办宣讲骨干培训班、理论研讨会、微宣讲竞赛等活动,实现以赛促讲、以讲促学、互比互学,打造推动理论宣讲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加油站”。创新调度点评机制。对各地理论宣讲、社科普及等开展调度点评,科学合理设置量化指标,月通报、季点评、年考核,让宣讲工作告别“软指标”,党的二十大以来,全市开展各类理论宣讲活动万余场,受众百万人次。推行“点菜”宣讲机制。围绕不同主题,遴选相关专家学者和领导干部精心备课,建立精品宣讲课程库,根据各地各部门和广大群众需求,大力开展“点单式”宣讲,做到既因地制宜、各取所需,又解疑释惑、精准对味。
二、壮大力量,推动宣讲队伍变“多”又变“强”
“草根”宣讲人王士宏依托茶馆面向基层群众开展理论宣讲
组建高端队伍。建立理论宣讲专家库,从党政机关、党校、高校、企业等遴选政治强、水平高、经验足的专家学者“入库”,并制定管理办法,实行能进能出,充分发挥宣讲专家的带头示范作用。发挥品牌作用。结合地方文化,精心打造“茶馆宣讲”品牌,形成“有茶好心情,宣讲入人心”的良好宣讲氛围?;嘤龀钟判恪安莞毙布?,王士宏被获评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其组建的“乡村小喇叭”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获评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全省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汇聚青春活水。做好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整合青年宣讲骨干、“青马工程”骨干、青年优秀典型等力量,常态化开展“读书沙龙”“青年读书汇”“青年微宣讲”等活动近千场,有效提升青年宣讲骨干的理论水平、知识储备和宣讲本领。激发“好人”效应?!爸泄萌丝窗不眨不蘸萌丝椿幢薄?,全市177人荣登“中国好人榜”,百万人口占比全国第一。注重发挥先进典型教育引领作用,实施“好人成名人”工程,组织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深入街巷广场、文化场馆、开放式村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广泛开展“学习二十大”“好人故事汇”等宣讲活动,让广大干部群众从好人模范身上感受奋进力量、接受心灵洗礼。
三、丰富形式,推动宣讲内容入“脑”又入“心”
省级非遗“淮北大鼓”传承人李红艳利用“淮北大鼓”为基层矿工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坚持“头雁式”带动讲。市委主要领导亲力亲为、示范引领,重大主题宣讲亲自过问部署,审定宣讲团名单,带头下基层送理论、送政策,推动各级领导干部既做实干家,又做宣传家。丰富“文化+”鲜活讲。把理论宣讲融入文艺创作,组织编排情景剧、小品、音乐快板、柳琴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原创泗州戏小戏《分树》获评“全国优秀小戏小品展演”优秀剧目。把理论宣讲嵌入文明实践,深化“我们的节日·精神的家园”主题活动,以“理论+文艺+问答”“理论+培训”“理论+科普”相融合的方式,开展互动式、体验式宣讲。把理论宣讲浸入曲艺展演,发挥“民俗曲艺之乡”特色优势,将地方戏曲、大鼓、泥塑等丰富多彩的非遗项目引进课堂、融入生活,非遗传承人通过现场展演、授课讲解、沉浸式互动体验等方式,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让理论展演“亮起来、响起来”。立足“开放式”广泛讲。依托遍及城乡的开放式党校,制定每周宣讲课程安排表,将宣讲由室内转到室外,由一人讲变为大家谈,把理论政策宣传与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紧密结合,切实增强宣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服务式”上门讲。针对部分小微企业、商圈人员、偏远村落等理论覆盖薄弱地带,采取板凳会、马扎会等灵活机动的宣讲方式,送“学”上门、送“理”入心。
四、拓宽载体,推动宣讲活动出“新”更出“彩”
党的二十大代表潘伟华正在录制宣讲视频,开展线上宣讲
搭建新平台。优化设计方案、搭建供稿专班、完善制度建设,组建专班,划拨专款,建设运行“学习强国”淮北学习平台,订阅量达1420万人次,阅读量累计过亿人次,成为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有效路径。巩固主阵地。发挥主流媒体权威作用,在党媒开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专题专栏,办好“评‘新’而论”等栏目,扎实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宣传阐释工作。用好新媒体。做精理论宣讲“互联网+”工程,举办微宣讲大赛,制作微宣讲视频、图解等融媒体产品,运用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开拓宣讲新渠道,扩大宣讲覆盖面。比如,青年讲师团成员拍摄宣讲视频展播、开展直播云宣讲活动,依托新媒体平台开设“学习进行时”、“党团联动 悦读青春”等线上专栏,把理论宣讲搬到“云端”、讲在“线上”,让党的创新理论从“指尖”传递到群众“心间”。拓展新路子。发挥应急广播体系作用,开设《每日一习话》栏目,每日首发、次次必发,系统化宣传发布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原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要内容,让党的好声音“传”入千家万户、“播”进田间地头。
责任编辑:马 静
执行编辑:吴诚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