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妹300联系电话-附近约一泡50元,51茶楼最新版本,500元快餐4小时不限次数

搜索 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理论研究 > 研究成果

以切实减负破基层“内卷”

时间:2024-12-24 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沈小平

近日,有媒体刊发文章指出,纠正一些基层部门“跟风值班”“攀比加班”“没苦硬吃”的不良倾向,破解一些基层干部“连续多年未休假”“长期睡眠不足”等问题,引发了不少基层干部的共鸣。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上面千把锤,下面一颗钉”。毫不夸张地说,一些基层单位长期处于工作干不完、多项工作同时做的状态。问题是,基层干部为什么会“没苦硬吃”呢?

基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先一公里”,值班值守非常必要,加班加点也在所难免,多办实事更是职责所在。但是,近年来一些地方基层无实际意义的值班、没有急事要办的加班逐渐增多,并无必要的任务事项也有增无减,基层干部值班加班的压力、承担的事务不断加码。

“跟风值班”?;愀刹坷斫庵蛋嘀贫鹊谋匾乇鹗窃谌缪雌诜篮?、旱季防火、假期治安等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时间节点值班值守,大家都能接受。但在平常时期,特别是一些非一线保障性部门、非工作时间本无监管服务对象,也要长期值班值守,就有“跟风”的质疑。有基层干部反映,“从未在值班期间解决过实际问题”“似乎只有上级检查,才能显示带班值班的意义”。

“攀比加班”。在一些基层单位,有的明明工作量不大,不需加班也去加班,有的本不想加班,只因看到别人加班便无奈“被加班”,还有的干脆是去办公室聊天、打游戏,处理个人私事等。为啥要这样?一些基层干部反映,经常加班的人会受表扬,各种好的机会也多,在领导心目中的印象也好,而不加班就好像矮人一等、被边缘化似的,有形无形的压力下,大家不得不加入“被加班”队伍。

“没苦硬吃”?;忝媪俑髦指丛忧榭?,需要处理的事情也是五花八门,但确有一些事项属于“不必要的忙碌”,存在“没苦硬吃”现象。比如,为了体现对工作重视,可以少开或者不开的会议开了;下发文件通知不注重实际实用,热衷于“纸上雕花”;对上级的考核检查事项,不是把功夫落在实处,而是在处处留痕、撰写材料、填写报表等虚头巴脑的事情上大做文章,牵扯了太多时间和精力。

为值班而值班、为加班而加班、为吃苦而吃苦,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内卷”,极大消耗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热情,真正用于服务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时间和精力反而被大幅压缩。

在中央高度重视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断推动为基层减负的当下,“跟风值班”“攀比加班”“没苦硬吃”等不良倾向何以存在?好好的政策,传到基层为什么就走样?

政绩观偏差。一些基层单位为民办实事的“功劳”不够,就拿“苦劳”来凑,先把值班、加班、忙碌的“人设”立起来,摆出了“吃苦”“勤勉”的姿态。自欺欺人的目的,既是向上级表态邀功,也有摆给群众看、博取同情的心理。无论是哪一种,都没有把心思真正用在谋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说到底还是政绩观错位,看似“自我加压”,实则偷懒取巧、不负责任,属于不作为、乱作为。

成本意识缺乏?!昂氖焙哪堋钡牟涣记阆?,不仅无谓增加办公成本,也浪费了宝贵的人力资源。从基层单位到上级部门,感受不到成本投入上的压力,缺乏对人力资源浪费的具体感知,人力、财力成本“看不见”,也就容易错失决策纠偏的机会,导致不合理的值班、加班、事务安排延续。

甩锅心理作怪?;愎ぷ鳌案褐厍靶小保恍┗愀刹康男南乙餐τ诮舯林?。有基层干部不无忧虑地说,怕上面不满意、群众也不满意,怕网上各种冷嘲热讽,还怕名目众多的问责追责。在这样的压力下,诚如部分基层干部所反映的,即便上级未作硬性要求,有些领导也强制值班、推动加班、没事也“忙着”,就是为防“万一”不惜投入“一万”,降低责任风险。

有基层干部说,在基层并不怕忙,但期盼的是“有成就感”的忙,能实实在在为企业、老百姓办成事情,反感的是那些无意义、无实质内容的“瞎忙”。

基层苦“内卷”久矣!那么,该如何让基层干部解脱出来呢?

树立正确政绩观。基层单位要树立为民造福的政绩观,不能用表面上的“苦劳”替代真正的“功劳”,而是用合理的考核“指挥棒”,激励基层干部多拿出实实在在的“功劳”。扭转错位的政绩观,让实干实效之风劲吹,基层气象方能焕然一新。

驰而不息松绑减负。不切实际的工作要求、一刀切的任务安排、不问青红皂白的追责问责……某些来自上级的官僚主义行为,令基层苦不堪言。因此,要持续不断地为基层减负,为基层干事创业创造更好条件,让基层车轻马壮、尽职履责。同时,探索建立权责清单,科学界定基层权责界限,别让“问责泛化”成了干事创业的绊脚石。

关心关爱基层干部。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对于基层干部,要加大政治关爱、生活关心、精神关怀等力度,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和友善的舆论氛围,真正做到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树牢实干实用实效导向,科学合理安排工作,避免搞“繁琐哲学”,让他们拥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

总之,基层干部的时间精力,不应被白白浪费。关键在于,从实际需要出发,科学统筹、合理安排,让值班、加班、吃苦“值”!

(作者系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讲师团研究基地研究员)

责任编辑:李明娥

 执行编辑:张绪梅